今日立秋 | 云天收夏色,木葉動秋聲
發布日期:
2023-08-08

今日立秋 | 云天收夏色,木葉動秋聲

立秋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,

從今天開始,秋高氣爽,月明風清,

此后,氣溫由炎熱逐漸下降。

“云天收夏色,木葉動秋聲?!?/p>


立秋三候


立秋三候:一候涼風至;二候白露生;三候寒蟬鳴。立秋過后,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,此時的風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熱風;接著,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,并且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。


實際上,我國多數地方立秋至處暑這時段還是很悶熱,并沒有“涼風至”、“白露生”、“寒蟬鳴”等現象。據二十四節氣排序,立秋后還有處暑節氣,“處暑”是出暑的意思,立秋期間尚未出暑。所謂”熱在三伏“,“三伏”中的末伏還在立秋節氣之后。

立秋習俗

今日立秋 | 云天收夏色,木葉動秋聲

1.
立秋-曬秋


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。在湖南、江西、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,由于地勢復雜,村莊平地極少,就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、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。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,逐步成了畫家、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,并塑造出詩意般的“曬秋”稱呼。


2.
立秋-啃秋


啃秋也叫咬秋,是指在立秋這天,人們聚在一起啃西瓜、咬秋桃、吃地瓜、食蘋果,意思是將秋天咬住,也有啃秋后,秋熱不生痱子的說法。無論咬秋還是啃秋,表達的是人們對秋天到來的喜悅。農村俗語說:立秋啃一口,秋收定豐收,體現出勞動人民對秋收豐收的祈盼。

3.
立秋-秋社


秋社是一種地方民俗,也稱為祭谷神,或者秋火。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,始于漢代,后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個戊日。宋時秋社有食糕、飲酒、婦女歸寧之俗。在一些地方,至今仍流傳有“做社”、“敬社神”、“煮社粥”的說法,祈求保佑莊稼風調雨順,顆粒飽滿,五谷豐登,顆粒歸倉。



立秋養生

劉關張禪修養生院溫馨提示

1
防止溫燥

入秋后燥令當時,天氣干燥,靠近暑天屬“溫燥”、靠近冬天屬“涼燥”。溫燥容易“動血”,不妨吃些滋潤的食品,如銀耳百合、蜂蜜、核桃、芝麻、梨、荸薺、蘆根等,既清熱又潤燥。


2
清肺養收

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界節氣,是萬物成熟的節氣,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,因此,秋季養生須以清肺氣養收為原則。

3
清補為宜

立秋雖然標志著秋季的開始,但立秋后的一段時間內,空氣中的溫濕度依然很大,人們多有悶熱潮濕的感覺,因此,初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于滋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