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節氣 立冬:冬天始伊,秋收冬藏
發布日期:
2022-11-07

二十四節氣 | 立冬:冬天始伊,秋收冬藏

二十四節氣  立冬:冬天始伊,秋收冬藏

立冬,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,


萬物進入休養、收藏狀態。
其氣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,
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漸變。


立冬三候

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九個節氣,也是冬季的起始。立冬,意味著萬物開始進入休養、收藏的狀態。其氣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過渡。


立冬三候為“一候水始冰;二候地始凍;三候雉入大水為蜃?!?/strong>

二十四節氣  立冬:冬天始伊,秋收冬藏

一候,水始冰;表示水已經能夠結成冰了。立冬后溫度驟降,黃河、淮海一帶的氣溫變低,水面上開始結冰。

二十四節氣  立冬:冬天始伊,秋收冬藏

? ? 二候,地始凍;土地也開始凍結。立冬后,秦嶺—淮河線以北的地區開始變得寒冷,地面上出現凍土現象。

二十四節氣  立冬:冬天始伊,秋收冬藏

三候,雉入大水為蜃;野雞一類的大鳥不多見了。古人認為到了立冬節氣后禽鳥會變成蛤蜊藏在海水里面避寒,其實這是浪漫主義說法,現實是到了立冬節氣后禽鳥南遷或者藏在了溫暖的地方避寒去了。

立冬習俗

二十四節氣  立冬:冬天始伊,秋收冬藏

立冬在古代社會是“四時八節”之一,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,在中國部分地區有祭祖、飲宴、卜歲等習俗,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,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,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。

二十四節氣  立冬:冬天始伊,秋收冬藏

立冬后,就意味著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。草木凋零,蟄蟲休眠,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,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,便在立冬這天殺雞宰羊或以其他營養品進補等。

二十四節氣  立冬:冬天始伊,秋收冬藏

立冬這一天,漳州的鄉村人家要舂“交冬糍”慶祝好收成。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,舂得韌韌的,黏黏的,揪成乒乓球大小,細細地揉成團;花生米炒得香香的,磨得細細的,與白糖拌在一起。做好“交冬糍”,得敬一敬土地神,感謝他慷慨的給予。

立冬養生

二十四節氣  立冬:冬天始伊,秋收冬藏

立冬后,要少食生冷,宜食用一些滋陰潛陽,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。要多吃新鮮蔬菜,避免維生素缺乏。在生活起居方面,建議早睡晚起、日出而作,保證充足的睡眠,戶外活動應選擇在9時半以后到16時之前進行,以身體微熱最為適宜。


冬季進補的目的,就是要養護人體的陽氣。羊肉就符合這樣的進補原則,寒冬吃過羊肉,冰冷的身體就會立刻溫暖起來;紅薯能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、糖、維生素A和維生素C,具有補虛乏,健脾胃、強腎陰及暖胃、益肺等功效;蘿卜含有較多維生素C,一定量的鈣,對調理脾胃作用非常大。對冬季常見的消化不良、扁桃體炎等疾病有輔助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