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節氣丨倏忽溫風至,因循小暑來
發布日期:
2021-07-07



二十四節氣丨倏忽溫風至,因循小暑來
小暑至,夏繁盛。

小暑,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,夏天的第五個節氣,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。

入小暑,天氣開始炎熱,但還未到大熱。涼風盡,溫風至。

暑氣蒸騰,萬物浮躁。
二十四節氣丨倏忽溫風至,因循小暑來二十四節氣丨倏忽溫風至,因循小暑來
二十四節氣丨倏忽溫風至,因循小暑來
|曬書晾衣|

小暑時節,南北各地都流行曬物。這是因為江淮流域的梅雨季即將結束,而華北、東北等地區則開始進入多雨季節,趁著小暑前后晴天多、氣溫高,就要趕快將書籍經卷和久不曾穿的衣服拿到太陽底下烘曬,以除螨、祛霉味,還能防止書籍受潮、生蠹蟲。

|食新米|

小暑過后品嘗新米。古代食物匱乏,溫飽不易,所以對于糧食的收獲十分看重。古人在小暑之后,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,先做成飯食以供祭祀五谷之神和祖先,感激其保佑豐產,再是自家人食用,也會趁機品嘗一下新釀好的美酒。

|吃伏面|

俗話說“熱在三伏”,小暑過后就進入伏天。伏,即伏藏的意思,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。飲食上,人們會吃清涼消暑的食品,以度過炎熱的伏天。
二十四節氣丨倏忽溫風至,因循小暑來二十四節氣丨倏忽溫風至,因循小暑來


二十四節氣丨倏忽溫風至,因循小暑來
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:“一候溫風至;二候蟋蟀居宇;三候鷹始鷙?!?/span>

一候溫風至丨其實這時節刮來的已是熱風了(溫風有可能是古人對溫度感覺的形容詞),尤其是近百年來由于氣候不斷變暖,還經常出現“干熱風”。所以,從現代氣候學觀點看,此候已入伏,應是“熱風至”才符合實際情況。

二候蟋蟀居宇丨這么熱的天,地表的溫度也是很高的,蟋蟀在地面上也覺得悶熱,開始躲到庭院的墻角下或樹陰處避暑乘涼了。

三候鷹始鷙丨“鷙”[zhì]?指兇猛,這時節鷹等猛禽哺育出的幼鳥開始飛出巢穴,開始捕食了。
二十四節氣丨倏忽溫風至,因循小暑來二十四節氣丨倏忽溫風至,因循小暑來


二十四節氣丨倏忽溫風至,因循小暑來
1.清淡飲食,補充水分

而且小暑節氣的時候,應少吃過咸或者過辣以及刺激性比較大的食物,多吃清淡有營養的食物,少食肥甘厚味,適當的吃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,多喝水補充充足的水分。

2.少動多靜,修養身心

炎炎夏季,驕陽普照,人們要注意勞逸結合,最好堅持“少動多靜”的原則,到大自然中去,步山徑、撫松竹,在環境清幽的室內讀書習字、品茶吟詩、觀景納涼。

二十四節氣丨倏忽溫風至,因循小暑來

倏忽溫風至,因循小暑來

二十四節氣丨倏忽溫風至,因循小暑來

二十四節氣丨倏忽溫風至,因循小暑來二十四節氣丨倏忽溫風至,因循小暑來